首页 问答社区 正文

激光雷达行业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激光雷达行业 的问题,以下是机器人网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最开始国内的激光雷达行业几乎都被欧美企业所占据,后来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才开始崛起,禾赛科技便是这些崛起的侍悔激光雷达企业中的佼佼者。就在今年,禾赛科技还获得了2023激光雷达LiDAR AWARDS领军企业的称号,足以证明它在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当中的地位。激光雷达这类科技产品,对于制造与研发的要求特别高,禾赛自建工厂采用了业内非常先进的智能制造技竖谈森术,实现了 100 多道生产工序余亩的自动化,产线自动化率达 90%。集研发与制造于一体,是禾赛产品快速迭代和高品质的保证,也为禾赛产品的大规模量产交付提供了保障,拥有强大制造与研发实力的何塞,在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堪称领先存在。


有人知道禾赛吗,在激光雷达行业口碑怎么样?


我觉得在整个激光差没拆雷达行业,禾赛科技算是商业上最成功的。2016年禾赛正式杀入激光雷达领域,到2017年推出第一款机械式激光雷达Pandar40,再到前年推出车规级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AT128,并顺利签约包括理想、高合、路特斯等客户。禾赛在技术上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积累。据2023年Q1财报数据显虚枣示,禾赛激光雷达累计交付量超过13.5万台。背后的原因除了关键零件自给自足和关键技术全栈自研,比如自研激光雷达专用芯片、坚持自建工厂,此外还有有平台模块化的理念等等,这些都给禾赛在成功路上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力。察郑

对话北醒CEO李远:激光雷达企业需要具备“战略忍痛能力”



文|于杰


出品|汽车产经


 


随着AI大模型等技术上车,智能驾驶软件能力增强,以及“特斯拉路线”越来越受追捧,激光雷达真的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吗? 


几天前,在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北醒的媒体沟通会上,北醒CEO李远打了个比方:PC时代一台计算机以算力和操作系统为核心,分别以英特尔和Windows为代表,这两者都是同步提升的。 


“激光雷达在今天的综合实力和10年后相比,还有很多要提升的点,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说激光雷达不用再提升了,已经够用了,还有点早。” 


李远认为,相比摄像头这类被动接收信号的传感器,激光雷达作为主动信号传感器称得上是一种“完美传感器”。而对于现阶段激光雷达成本等问题,李远说,“本质上所有缺点都是因为它是新一代传感器,所有优点也是因为这是新一代传感器。有优点,就会有人用。就像用手机一样,不成熟,成本高,我们称之为工业的莱特曲线,但做着做着就上去了。”


目前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正在朝着平台化、芯片化的方向演进。这意味着未来激光雷达的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进而做到成本可控。所以与很多人的判断相反,李远认为未来激光雷达不仅不会被“下车”,反而会装在每一辆智能汽车上,并且数量会比现在更多。



(北醒CEO李远正式发布“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北醒发布的“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是全球首个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


李远透露,该平台的底层硬件架构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高精2D扫描系统,905nm阵列收发和自定义SoC,这样模块化的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子系统可分别迭代升级甚至替换,独立进化功能,并且在生产加工方面,也可以分模块预组装、检验等等,减少整机装调流程工序和降低后段不良率,兼顾成本和可升级性。


沟通会上,李远强调,激光雷达进入到512时代,将与1080p摄像头的像素非常接近,这对激光雷达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为了让行业尽早共享“北醒应龙”激光雷达平台的强感知红利,北醒发布了AD2-s产品,它具备200m的探测距离,256线的感知力,120°x25.6°的视场角。据了解,AD2-s将于今年量产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北醒已经与滴滴自动驾驶达成生态战略合作。此前,双方已友唯培联合推出了国内首款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北曜Beta”。 



专访对话 


「再过几年所有车都能配备激光雷达」


记者:您认为激光雷达会成为消费者的一个购车因素吗?


李远:智能驾驶包含感知、决策、控制。激光雷达在作为感知环节的关键部件,伴随未来激光雷达对ADAS开启率,事故率下降等这类指标在统计上实现闭环,从而形成真正的应用价值闭环,让消费者也能感觉到好用,在未来也会影响消费者购车。


记者:您刚才提到未来激光雷达的占比会越来越高。意思是未来所有车都能配备?而且未来每辆车上的激光雷达,会比现在用得多?


李远:对。 


记者:最近有一个观点,认为未来随着大模型上车,智能汽车的软件能力会提升很快,进而会减少智能硬件的使用。其中就包括会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使用。您怎么看?


李远:以PC时代为例:PC分算好唯力和操作系统,分别以英特尔和Windows为代表,二者的提升也都是同步的。激光雷达在今天的综合实力和10年后的综合实力相比,还有很多要提升的点,所以在这个时间点说激光雷达不用在提升了,已经够用了,还有点早。


记者:从成本层面上看,未来几年把激光雷达装到10万到15万级的车上,一定能够做到吗?


李远:从趋势的发展上看会做到。但这个事情不是激光雷达一方实现的,需要车企、供应链等所有人的努力,会发现产业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有人一起努力的时候就一定能做到。


记者:这种愿景,上车大概到什么时间节点?


李远:高科技行业有句俗话,看一项高科技如果认为未来两三年就会爆发,那么是高估了这个时间,如果未来五年到十年才会爆发,那么会是低估了这个时间。参考这个界限可以按照五年为一个山烂基本时间节点,将有可能会出现爆发。


 


「激光雷达好,但要挺过“战略忍痛期”」


记者:现在激光雷达企业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


李远:目前能拿到乘用车定点的激光雷达公司数量还不多。;不论是车载激光雷达还是非车使用的激光雷达,能实现百万销量的公司数量也还不多,另外,真的能够做出激光雷达,提供给客户做测试和交付的更是不多。


记者:你觉得未来激光雷达行业会不会像芯片行业,只剩下头部两三个玩家?


李远:首先说短期内的市场实际情况不会迅速收缩,第一,因为智能汽车市场有它的独特性,第二,因为我们是这个行业里乐观的玩家。现在是增速期,所有激光雷达加在一起渗透率1%都没到,未来还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还是要看长期。以手机芯片来说,大家都觉得高通在手机时代无敌了,但出现了更多玩家,国内也是,玩家们都开始越做越好。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是学物理的,站在物理的角度看,科技还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记者:现在国外企业和中国的激光雷达相比在成本控制方面,您所了解的一些情况方便跟我们分享吗?他们能大概降到什么水平,对我们来说是不是有竞争力呢?


李远:中国的供应链生态在过去30年中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无论是配合度,还是产业化,都做的非常好,有很明显的供应链优势。在硬件领域,我们对国内激光雷达在这部分也非常看好,很有优势,忍痛能力都非常强。


记者:忍痛能力?


李远:做宏大的科技有一个重要问题叫做“战略忍痛力”。好科技,就得能“忍痛”。以电池为参考,也经历长时间非常疼痛的时期,才成为电车时代价值最高的核心零部件。激光雷达好,是因为它确实能解决问题,但还需要使用它的用户也觉得好。激光雷达为智能驾驶形成正向闭环,把事故率降下来。激光雷达的起量要“忍痛”到那个时候,做激光雷达的人也要忍痛到那个时候。这就是战略忍痛力,也是对我们这些做高科技人提出的高要求。


记者:忍痛需要哪些素质?


李远:首先,认定这是一个趋势。一旦认定,抓住这个趋势的本质是要实现闭环。我们AD2-s原计划明年释放,提前到今年了也是这个考虑,要让AD2-s助力智能驾驶形成正向闭环,降低事故率。


记者:怎样算是度过了忍痛期?


李远:几个关键点,一是激光雷达的渗透率达到高水平。二是国内迎来自有市场的爆发期,目前还没有到这个阶段。第三个,政策惠利还在陆续释出。过了这三个关键点,才能真正度过“战略忍痛期”。


记者:您对这三个阶段有没有什么预测?


李远:第一个阶段,是以纯视觉为主,多传感器并存,智能驾驶用激光雷达做真值校准。但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很快,因为之前我们认为不如摄像头的方面,已经基本追齐了,激光雷达足够强了,这是由第一阶段往第二阶段跳的点。到512时代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基本上可以“握手”<


激光雷达,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撰文 / 钱亚光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琚 佳

激光雷达上车的趋势已是行业的普遍共识。随着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推进,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市场就会进入高速增长期。全球汽车制造商面对激光雷达这一智能传感器的态度,已经从布局试水逐步转向规模化上车应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5年,激光雷达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35.4亿美元。中金公司认为,预计 2025 年,全球前装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66亿元。


从2021年开始,车企纷纷扎堆宣布激光雷达“上车”;到2022年,已经有许多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开始量产交付。2023上海国际车展整车展区共展示车型1200款,其中新能源车型271款,其中有44款车型配备了激光雷达。

然而,上车的激光雷达产品只有7款。其中选择速腾聚创M系列的22款车型,选择禾赛AT 128和图达通 Facoln的各6款,选择法雷奥SCALA系列的有5款;选择Luminar Iris和华为96线激光雷达各有两款;选择探维Duetto有1款。

虽然速腾聚创并没有在上海车展上设立展台,但选择了速腾聚创M系列的22款车型包括比亚迪仰望U8和腾势N7,上汽智己LS7、L7,上汽飞凡F7;奇瑞星途星纪元ES、ET,魏牌摩卡、蓝山,小鹏G6、P7i和G9,AITO问界M5,领克08,路特斯ELETRE,红旗E001和E202,广汽埃安LX Plus、Hyper GT,北汽极狐Arcfox α-S HI、Arcfox α-T HI,吉利睿蓝7等,超过了其余激光雷达企业的总和,占比高达50%,让速腾聚创成为了本届车展上最风光的激光雷达企业。

装机车型第二位的是禾赛科技的AT128,有理想汽车L7、L8、L9,高合汽车HiPhi Z、HiPhi Y及路特斯Eletre等6款车型,占比13.63%。

装机车型数量并列第二的是图达通的Falcon,有蔚来ES7、EC7、ET7、ET5、新款ES8和ES6等6款车型,占比与禾赛一样。

装机车型数量第四的法雷奥Scala系列,有奥迪A8L、A7L、A6L、Q8以及奔驰的EQS 5款车型。

选择Luminar Iris的有沃尔沃的EX90和极星的Polestar 3,选择华为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的有阿维塔11和哪吒S,选择探维Duetto的是合创的V09。


车展上前装车型最多的三家速腾聚创、禾赛、图达通起步早,动作快,已经在市场上立稳脚跟,速腾聚创早在两年就宣称量产定点最多,现在终于名至实归了,但从上车时间上算是晚的;禾赛在去年销量已经突破了10万台,是全球销量冠军;而图达通扒告虽然只有蔚来一家客户,但也以微弱优势领跑了2022年国内市场。

这些上车的激光雷达,都是各家的当家产品,都经过了上车前长时间的各种考验。那么,在车展上,激光雷达厂商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竞争的焦点在哪里呢?


高颜值

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需要兼顾功能与美观,一直是汽车厂商关注的重点。装在车顶,视野好,但不美观,而且温度高,容易增加激光雷达运行负荷,影响寿命以及稳定性;装在车前,基本上不影响车身造型设计和美观,但盲区范围也会更大,安全性就非常一般;还有把激光雷达装在引擎盖上的,比如集度,但被认为对于行人碰撞的安全性不太友好,这种方案目前还未上车。

禾赛科技没有在车展上召开发布会,而是在车展前夕发布了新款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高度只有25mm,功耗12W,噪音低于25 dB(A),非常适合安装位置在车内前挡风玻璃上,不影响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和外观,并且不容易受尘土污染,不需要额外清洁。

福耀和禾赛的联合团队采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近红外增透风挡册销玻璃,对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的红外光透过率进行了优化,让安装在挡风玻璃后侧的激光雷达点云效果依然出色,从而解决了普通玻璃造成舱内激光雷达运转时信号衰减的业界难题。

据禾赛CEO李一帆介绍,得益于禾赛新一代的自研收发芯片、更先进的激光收发模块,使 ET25 接收芯片灵敏度有数倍的提升,针对 10% 反射率的物体,将 905 nm 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 250 m 以上,FOV是120°(H) × 25°(V),点频超过300万/秒,最小分辨率只有0.05°× 0.05°性能不仅没有作牺牲、反而更加强大。

图达通推出了最新的Robin灵雀平台,采用全新的平台化研发,而且通过模块化设计以及技术共享,支春姿明持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其中灵雀-E是一款长距离主雷达,采用905nm激光,10%反射率下探测距离180米,重量约450克,功耗不到9W,噪音低于20 dB(A),体积更小、功耗更少,噪音更低,可以满足“入舱”需求,并提供定制开发选项。

其已与福耀玻璃、AGC子公司Wideye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改变玻璃组合结构等方式,解决前挡风玻璃会造成激光雷达信号衰减等技术难题,衰减率小于10%,预计将于将于明年年底量产。

图达通创始人兼CEO鲍君威表示,激光雷达进入驾驶舱有好处,比如不用考虑脏污,有雨刷清洁;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对激光雷达大小有限制,挡风玻璃要做些特殊处理,会贵一点。图达通的原则是,客户想怎么做,图达通就怎么做,可以深度化定制。


高性能

理论上,激光雷达可以有极高的角度、距离和速度分辨率。通常从角分辨率不低于0.1mard也就是说可以分辨3km距离上相距0.3m的两个目标,并可以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距离分辨率可达0.lm,速度分辨率能达到10m/s以内。

但分辨率和距离是捆绑的,在100m和200m的实际情况下,对于128线雷达来说,100m可以猜到是一个人和一辆车,但是200m的时候,车型和人的动作已经无法分辨。如果是512线雷达,距离达到200m时人的形貌和车的类型都可以看出来。


车展期间,北醒光子科技发布了车载512激光雷达平台——“北醒应龙”,平台的底层硬件架构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高精2D扫描系统、905nm阵列收发和自定义SoC,模块化设计让每个子系统可分别迭代升级甚至替换,独立进化功能,并可减少整机装调流程工序和降低后段不良率,兼顾成本和可升级性。

其中全新一代激光雷达AD2视场角达120°×25.6°,在视场角为120°×6.4°的探测模式下,点与点的间隔都能保持在0.05°,等效512线。其可探测200m外反射率为10%的障碍物,即在200m外能够清晰识别出物体的轮廓以及姿态,帧率10HZ,整体的扫描周期为100ms。

此外,北醒还发布了AD2-s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为200m,256线的感知力,120°x25.6°的视场角,将于今年量产交付。

法雷奥这次带来的SCALA 3是新一代高度自动化系统的感知核心,将把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L3自动驾驶)的应用扩大到更广的区域和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激光雷达行业 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yushouy.com/robots/8a96f845.html

相关推荐

看起来这里没有任何东西...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