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前沿资讯 正文

工厂智能如何发展

自制造业诞生以来,智能工厂就已经存在,但智能——定义为制造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只存在于工厂的员工中。

随着数控 (NC) 的出现,然后随着计算机数控 (CNC) 技术的发展,工厂机器获得了数字 I/O 功能,但仍然不够智能。数字化机器虽然生产率越来越高,但对自身、环境或正在执行或将要执行的任务没有意识。

尽管存在这些限制,集中式工厂智能已经在适度规模上实现通过一组确定性的低级数字命令和响应。通用汽车 1982 年的制造自动化协议 (MAP) 是大规模集中式工厂智能的一项实验,该协议通过令牌总线网络协议 (IEE 802.4) 运行。支持 MAP 的工厂智能实验于 2004 年结束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系统弹性,这是所需的确定性工厂通信标准和协议的缺点。另一个原因是,当没有来自中央系统的指令时,连接的机器无法在任何级别继续运行。

可以类比在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 PC 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几项重大变化促成了智能工厂智能机器的开发。首先是将 IT 无处不在的以太网 LAN 基础设施扩展到车间,实现基于模型的定义 (MBD) 的快速 3D 下载,以及过程和产品数据的上传。

其次,当今的数字孪生是聪明是因为他们不仅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运营状态,而且了解他们所从事的工作n 在任何特定的 MBD 上执行。通过这种方式,智能机器可以像人类伙伴一样对任务进行投标。智能机器的数字孪生体不需要确定性的低级指令,而是响应提交的 MBD,如果被选中,则与其物理对应物进行实际工作。

最后,三个标准化核心技术 – HTML 、CSS 和 JavaScript——被认为能够促进互联网的广泛采用和智能全球系统的出现。预计类似的标准化核心技术将使离散制造中的工业互联网和工厂智能成为可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标准包括用于基于模型的定义的 STEP (ISO 10360)、用于过程数据的 MTConnect 和用于产品数据的质量信息框架 (QIF)。

STEP 包含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设计意图作为源自 CAD 系统的原生主模型的非专有格式的 3D 语义模型埃尔。 MTConnect 使计算机辅助制造设备能够使用非专有格式使用和生成结构化、上下文化的过程数据。

QIF 使计算机辅助测量设备能够使用类似的非专有格式使用和生成结构化、上下文化的数据专有格式。所有这三个标准及其初始实施都在制造准备指标方面取得进展。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或由网友投稿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yushouy.com/robots/1e7d9854.html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