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显示,2017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 380,550 台,比上年(294,300 台)增长 29%。由于车间数字化,2017 年工业机器人的全球销量达到 380,550 台的新纪录——图片由 Depositphotos 提供。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最大,增长了 58%。与上一年相比,美国的销售额增长了 6%,德国增长了 8%。这些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发布的《2018 年世界机器人报告》的初步调查结果。按行业细分,汽车工业继续引领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2017 年,该领域售出约 125,200 台——相当于增长 21%。2017 年增长最强劲的行业是金属工业 (+54%)、电气工业铝/电子行业 (+27%) 和食品行业 (+19%)。就销量而言,亚洲的单个市场最为强劲:中国在 2017 年安装了约 138,000 台工业机器人,其次是韩国约 40,000 台,日本约 38,000 台。在美洲,美国是最大的单一市场,约售出 33,000 台工业机器人,在欧洲,德国售出约 22,000 台。 “数字化、简化和人机协作等关键趋势必将塑造未来并推动快速发展。”报告称,在数字化过程中,真实生产与虚拟数据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开放全新的分析可能性——一直到机器学习。机器人将获得通过学习过程获得新技能。与此同时,该行业正在努力简化机器人的操作。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应该更容易、更快速地使用直观的程序进行编程。这样的技术不仅对成熟的用户有吸引力,而且对中小型公司也有吸引力,例如,可以使用它来引入自动化而无需需要经验丰富或专家的人才。报告指出,这一发展也为机器人技术的第三大趋势铺平了道路:人与机器人之间没有保护屏障的协作为新的柔性生产流程提供了新方法。根据报告,未来人机协作将支持小批量高复杂度的灵活生产。